安曉彤和我相識于2005年,當時我還在畫廊工作,而曉彤到Anthony的公司做畫框,就這樣我們成了好朋友。
初識安曉彤,會發現她很安靜,性格沉穩,給人淡定的感覺,了解之后,又會發現她有強大的抗壓能力,骨子里帶有一種堅韌的性格。正如她的設計一樣,以剛硬的修理工具作為靈感,融入到女性化的首飾設計中,讓剛和柔毫不>中突地結合在一起。
安曉彤的繪畫作品以人物和城市景觀為主題,親切、自然且個性化,用繪畫捕捉生活中的幸福、孤獨和恐懼等情感。
她利用互聯網上收集來的影像,特別是那些個人主頁上極具特色的自畫像進行創作。采用多種媒介,反映出數字時代的前衛與時尚。傳統中又帶有現代的氣息?吹剿淖髌烦屓怂伎,到底怎樣的一位女性會創作出這樣的作品?
生活中的安曉彤隨意、安逸,同時非常有自己的想法,當說到女權主義時,讓我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她。
安曉彤1971年出生在中國西安,現生活和工作在法國。她學國畫出身,山東藝術學院畢業后又到中央美院國畫系進修研究生,做過6年大學老師,辦過兩年學校,也在幾家國際學校教過書,因而時常給人老師般和藹可親的感覺。
女權主義其實和法國有很大關系,早在1791年法國大革命,法國人Olympe de Gouges提出“女性與女性公民權宣言”的時候,女性主義運動就已經開始。經過兩百多年的發展,現代社會中的女性基本已取得與男性同等的地位,包括在政治、經濟、文化、思想等領域。
今天我們所說的新職業女性典范,既可以是公司里有領導能力的女性也可以是服務于家庭的好媽媽。在法國,優秀的職業女性更是數不勝數,政府與各大集團里的女性管理者再也不是寥寥無幾,在宣揚女權主義的國家里,女人的角色更多樣化,發揮的空間也更大。
我和曉彤都是職業女性,她的作品也帶著女性的剛強與柔美,因而在我們之間展開了一場關于女性話題的探討。
李子薇:女權主義這四個字如何理解?安彤:說到女權主義,歷史的淵源不能不提起,母系氏族社會消失之后,女人在社會地位中就是服從和臣屬于男人的,直到18世紀的第一部女權意識的著作:《女權辯護》之后才開始出現真正意義的思考。19世紀至20世紀對女性權利意志的革命中,關于權力地位的抗爭才真正實質地成立。
但終究,關于任何女權主義的論述都是建立在男權社會背景下的抗爭:兩性平等、兩性平權、兩性同格是女權運動的幾個發展階段與終極狀況,抗爭一直在持續中。
從當代社會的角度來看,抗爭是必須的,結果是必然的,最強有力的實質不僅僅是理論上的,它需要真正社會現實的改觀,因而,當經歷了幾個世紀的努力之后,再談女權主義,是否是對于那必然的積極狀態下的解構與誤讀?不妨可以說,女權與主義,女權是自然的社會進化成就機制,主義則是對現象的文字化解析。